普洱茶“茶祖”竟然是诸葛亮

内容来源: 网络 2021-04-25 18:55:01
文章导读
在明朝以前,中华茶类不包括普洱茶,《茶经》不写,宋徽宗不知。直到明朝置沐王府,百万汉民入滇垦荒,普洱茶出现在宫廷贡茶单上,好评连连。人们认为江外普洱茶古树发源于南糯山,而南糯山的茶树最早是孔明栽下的,因此孔明被奉为茶祖,且在南糯山老寨后的一个山头也被称为孔明山。

诸葛亮是军师?是丞相?是与曹贼势不两立,扶持阿斗直到死而后已的楷模人物?

不,政治上,民族内部一朝一宇的挣扎不足以说明他的伟大,没有蜀汉挣扎,也许就会有大魏盛世,没有三足鼎立,也许就没有衣冠南渡。当然,诸葛亮不需要为这些负责,他是我喜欢且崇拜的人物,说这些只是想反证他的另一个身份也许比人们耳熟能详的蜀汉丞相身份更要伟大得多。

一朝的内部倾扎,谱写的只是一曲赞歌,大浪退尽,去了也就去了,留下的歌声多么凄美,也是建立在哀鸿上的绚烂;但是把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信仰,以及一种惠及万民万世的经济作物带出大山,才是真的伟大,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期间,南征孟获,就做了这么一件事,这事还要从普洱茶说起。

普洱茶产自西南大山,在古代的大多数时期这片地区都不属于中原皇朝的直接统治范围,所以在明朝以前,中华茶类不包括普洱茶,《茶经》不写,宋徽宗不知。直到蒙古人绕道四川灭了大理国,明朝承袭前朝疆土,置沐王府,百万汉民入滇垦荒,从此这片土地才扎扎实实绑在中华战车上,也是从此,普洱茶出现在宫廷贡茶单上,好评连连,被时人称赞“普洱茶,味最酽,”以厚实的內质和丰富的口感稳坐“茶王”之位。

每一种事物与文化都要寻一个根据,木匠有鲁班,茶有茶祖,在中国,公认的茶祖为神农氏,“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解之,”一句话足以让他稳坐所有茶类的开山掌门人之位。但在普洱茶产区,你跟人说:“走,老表,去拜拜茶祖神农氏,”

那老表一定会一脸疑惑看着你:“你怕是脑阔有包哦,神农氏是哪个...”

在普洱茶产区,提起茶祖,人们只认诸葛亮,在江内古六大茶山,江外号称栽培型古茶树起源地的南糯山都留存着他的传说,只是传说。西南大山中民族错综复杂,很多民族在解放后才从原始社会过渡过来,很难有人用笔记录下近两千年前发生的历史故事。但孔明山,孔明庙,许多民族在孔明生日集体祭拜茶祖的行为足以证明一切。

清道光年间编撰《普洱府志》,将当地传说记录其中,“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莽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它山为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而孔明山是寄箭处。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深入大山,有一部分人跟不上队伍,被迫在当地生存,诸葛亮为他们的生计考虑,送来茶种,这些人便世代以种茶为生,因此称为“丢落人”,清代也曾称为“攸乐”,现代确定为“基诺族”。

基诺族是1979年人口普查时确定的最后一个民族,人口仅25000余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乡。在传说中,基诺族是与孔明最近的民族,在现实中,基诺山离孔明山很近,也是祭拜孔明庙最虔诚的民族,由此,至少,在孔明南征路上,基诺族是一个很好的小伙伴。

类似的传说很多版本,人们认为江外普洱茶古树发源于南糯山,而南糯山的茶树最早是孔明栽下的,因此孔明被奉为茶祖,且在南糯山老寨后的一个山头也被称为孔明山。

种种传说表明,孔明曾在这一代频繁活动,给每个部族都留下了信仰,不会是带去茶种,因为大山里的古茶树要早得多,但也许是教会驯化野茶树之法,或者教会种茶制茶之法,然后将茶叶带出大山。而从那时起,山里的民族时代守护茶山,热衷种茶,哪怕长期与中原断绝联系,茶叶没有销路,依然种茶不止,数千年的守护,终究是换来了满山的金叶子。

或者说至少是那时的蜀汉政权影响力曾长期深入在这些大山中,对当地民族是友好的,南据境外蛮族,内部发展经济,团结各族,以当时中原大范围饮茶活动为背景,将大山里的茶叶带出去,给当地民族带来经济上的发展,以发展经济为治理方针,让当地民族以“茶叶”换取中原丰富的物资。

对于生活在狭隘山区里的部族来说无异于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知道了“树叶”的价值和山外竟然有这么多新奇的物件,惊喜之余,将孔明视为天人,诚心依附,当蜀汉灭亡,中原政权退出大山,许多年,再也没有孔明和皇朝的音讯,人们想念之余,立孔明庙,代代守护,这一守,便是一千七百余年,当盛世之音来临,当普洱茶之名响遍海内外,茶商茶人争相涌入大山,各民族们便以山上的遗迹,古老的传说,和代代相传的传统,来诉说一个民族对老友的思念。

普洱茶是一个独立的茶类,产区独立,茶种树型独立,生态优势独立,制程工艺独立,当饮普洱茶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云南一跃成为排头的产茶大省,人们寻寻觅觅,在古籍上找寻关于普洱茶的前程往事,发现明朝之前记载寥寥,最早的记录出于唐朝。出使南诏的樊绰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之法,蒙舍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便是今景东县城,以椒,姜,桂皮等香料烹而饮之,正是唐朝以前,乃至秦汉时期中国人的饮茶方法

把头转向大山,各民族大多无文字,最早关于茶的记录要属明清时期不多的官方文字;却是山与山民们,以传说美丽的方式记录着近二千年前茶与茶祖的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