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资讯:长春市大马路上有一家老茶馆,客人们都是老年人,一壶茶、一盘棋,人们聚在长条桌上找乐,这里堪称长春最后一个老茶馆。现在茶馆即将拆迁,面临倒闭。民俗专家称,茶馆的消失与社会发展有关。
捧着茶杯下棋老人们在“老茶馆”找乐
长春市大马路与西五马路交会处有一个聚乐茶馆。这个茶馆在一栋平房中,因过于老旧,它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招牌。
茶馆里的一切都是老的,已严重掉漆的老式长桌椅,已不多见的老式水壶、烧炭炉子……
茶馆面积不大,营业面积大约30平方米,却挤满了来此寻乐的老人。一个热乎乎的茶壶,一盘没有结束的棋,一群嘴上争输赢的看客,让萦绕着香烟味的茶馆充满欢声笑语。
茶馆的主人叫赵保华,53岁。他说,来茶馆的人大多是退休无事的老“朋友”,茶馆有个规矩,茶座费3元,喝茶者多收2元,交了钱可以在茶馆里玩一天,所以“朋友”们都爱聚在这里找乐。
馆主喜欢曲艺将老茶馆继承下来
提起这个茶馆,赵保华称,它是“祖传”下来的。
赵保华讲,他从小出生在长春著名的新民胡同,当年的新民胡同里有个闹市区,凡是有名的聚餐消遣场所都聚集在这里,因此也聚集了一帮爱茶、崇尚文艺的老长春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赵保华的亲戚在新民胡同开茶馆。“当年是茶馆最鼎盛的时期,人们都愿意到茶馆内消遣,因为相声、大鼓、评书等都在茶馆里演出。”赵保华说,他从小受“茶馆”的影响,特别喜欢曲艺。
1979年,赵保华的父亲退休无事,就开设了这家茶馆。2002年,赵保华从工厂
下岗,父亲将茶馆的生意交给他打理,因他喜欢茶馆,喜欢曲艺,就将茶馆经营至今。
曾经“大腕”云集相声演员马敬伯曾来做客
“老赵喜欢曲艺,经常在周末联系一群文艺工作者在茶馆演出。”一位顾客介绍,赵保华邀请过很多老相声演员到此处演出。
“著名的相声演员武福兴、王祥林,刘继昌,还有已故去的马三立的传人马敬伯,都曾经做客这个茶馆,并献出才艺。”
顾客黄先生说,有了演出,顾客们的乐趣就更多了,相比之下,普通的老年活动室内都是邻居们聚在一起,活动的内容单一,兴趣爱好有别,所以大家更愿意到茶馆来找乐。
有了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赵保华的茶馆人气特别旺,他也靠着收取每人3元、5元的茶钱,一直苦苦支撑到现在。
“据我所知,与我类似的茶馆都倒闭了,聚乐已算是长春‘最后’一个老茶馆了。”赵保华说。
老主顾很不舍“老‘哥们’得散伙喽”
不过,当提到未来时,无论是赵保华还是顾客们都叹了一口气。
因为目前西五马路的平房区面临拆迁,如果此处被拆迁,茶馆的收入将无法满足运营支出,茶馆就面临倒闭了。“目前,这里已下达拆迁通知了,快的话几个月就拆了。”赵保华说。
对此,顾客们也非常担忧,一旦茶馆拆迁了,这些人将很难聚在一起。“老‘哥们’们没几天就得散伙喽!”茶馆一位20多年的老主顾说,回想这些年,很多一起光顾这家茶馆的老伙伴都已经离开人世了,他把茶馆当朋友,如今茶馆也面临倒闭,这让他感觉非常伤心。
民俗专家:茶馆消失与社会发展有关
民俗学家、省政协常委、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长春的茶文化是从大马路上兴起的。
1903年,长春的大马路建成,并逐渐成为当时的商业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茶文化也在大马路上扎根了,并茁壮成长。“当时先后建起了130多家茶庄,其中属东发合茶庄最为著名。”施立学说。
施立学说,当年的长春有一个新民胡同,里面有很多茶馆,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茶文化中心。当时的人饮茶如同现代年轻人喝饮料,而上茶馆如同现代人上网吧,就是找一个娱乐和休息的地方,即便是农民工也消费得起。
随着城市的变迁,新民胡同逐渐没落了,茶文化也随之没落了。现如今,长春的茶文化逐渐又发展起来,但是现在的茶楼选择服务于高端人群,而更适合广大民众需求的“草根”茶馆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