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精深加工亟待科技创新

内容来源: 茶道道 2024-09-20 08:59:06
文章导读
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规模小一直是困扰茶叶产业的问题。在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杭州)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精深加工是做强我国茶产业、提高茶农收入的必由之路

加工深度不够、深加工规模小一直是困扰产业的问题。在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杭州)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精深加工是做强我国茶产业、提高茶农收入的必由之路,为达此目标,必须尽快对茶叶深加工体系进行科技创新。

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单夏峰研究员介绍,茶叶精深加工是解决我国中低档茶叶出路和提高茶叶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增效的重要动力,已成为茶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通过茶饮料、茶食品及茶功能成分在日化、医药等行业的应用,我国茶叶精深加工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规模、层次、效益上都得到明显提升,较好推动了茶产业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的茶叶消耗量占比约8%,而日本已达40%以上,西欧、美国等则达到60%—90%,因此,茶叶深加工发展潜力巨大。但我国茶叶深加工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包括——

茶叶应用技术落后,亟待技术创新

我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现代茶食品进行研究和市场开拓,特别是新世纪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对健康需求的提升,各类茶糕点、茶糖果、茶冷饮、茶蜜饯、茶干果、茶主食等现代茶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福建天福、湖北梅子贡、安徽天方等国内企业先后开发了上百种茶食品,较好地促进了中低档茶资源的有效利用。但目前国内茶食品还存在应用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不高等问题,亟待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再定位。

茶饮料发展进入调整期,亟待转型升级

我国大陆液态茶饮料通过10多年的快速增长,已成为重要的饮料新品。2011年,液态茶饮料产量突破1200万吨,固态速溶茶接近2万吨,产值达700多亿元,不仅造就了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农夫山泉、杭州茗皇等十几家知名茶饮企业,且年消耗中低档茶叶超过10万吨,促进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低层次竞争过度等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增速明显放慢,亟待转变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

茶叶天然产物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在科技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亟待创新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对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色素、茶皂素等茶叶天然产物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利用,产销量逐步扩大,目前茶多酚年产量已达3000吨,天然茶氨酸和茶黄素年产量约30—50吨,茶皂素3000吨,产值超过5亿元,年消耗低档茶达3万吨,并已在天然药物、功能食品、日化用品等产品中应用,一些终端保健品也陆续面市,显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企业规模小、上下游发展不平衡(上游初制品产能过剩,下游应用途径少)、标准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一直影响产业良性发展,亟待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拓展应用途径,扩大应用规模。

为促进和支撑茶产业发展,2013中国(杭州)茶叶深加工产业高峰论于近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承办。来自全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部门的代表,就茶叶深加工产业现状与前景开展了交流。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校长和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等著名专家就茶叶深加工发展做了专题报告。专家、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与康师傅、统一、娃哈哈、农夫山泉、可口可乐、香飘飘、华润怡宝、今麦郎、浙江茗皇等十余家国内知名茶叶深加工企业代表,就国内茶饮料发展趋势、茶叶天然产物的市场拓展和茶食品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位等议题展开互动交流。为提升我国茶叶深加工科技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此会议期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浙江茗皇天然产物食品有限公司签约,建立了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叶深加工科学技术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茶叶深加工研发中心。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国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茶叶种植区多为贫困县,科技应在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全面达小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我国茶叶的品牌、竞争力、深加工度、产值在全球并不强。发展茶叶深加工,可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有关方面应通过创新来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加强产学研科技合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茶叶深加工项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