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前夕,53度飞天茅台提价后销量疲软的市场状态并未掩盖茅台集团直奔“千亿集团”的雄心。
9月25日,茅台低调宣告进军茶产业,进而布局终端销售渠道,这份预计3年发展500家茶叶专卖店的计划还只是茅台近期多元化举措的冰山一角。
近期密集成立茅台财务公司、投资机场、进军房地产、重启电子商城、加速开发茅台系列酒、整合茅台葡萄酒等多元举措的背后,国内白酒龙头茅台的战略已经逐步显现真容。
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行业对手四面围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茅台的“大战略”如何开展?迷雾正逐步揭开。
提价、直营:业绩仍有上升空间
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茅台的战略之一是“一业为主做好酒文章”。
9月1日,茅台正式将其出厂价提升20%~30%,然而这一被业界视为白酒将在中秋国庆旺季前迎来涨价潮的“暗示”并未在“十一”期间得以完全显现。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显示,出厂价提升之后,茅台终端售价并未如约而至集体上涨,在京沪等地,茅台主打产品53度飞天茅台虽有上涨至1900元/瓶的表现,但仍有部分茅台销售终端坚持着1650元/瓶左右的价格,而在茅台已建成的数十家自营店中,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仍为1519元/瓶。
“茅台涨价只是为了绑定经销商,挤压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同时为自营店扩张赢得时间,从而扩大整个茅台的营收和利润。”一位接近茅台集团的人士表示,由于酒企的业绩只是统计产品出厂价状况下的营收,因此茅台提升出厂价可望为茅台带来至少15%以上的营收增长。
招商证券的分析报告称,茅台此前的巨额利润都被渠道中间环节享有,提价、直营等都是茅台可继续释放的业绩保障手段。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出厂价由原来的619元提至805元,但自营店价格不变,自营店价格被看做该酒的零售指导价。显然,调价后出厂价与经销商出货价间仍有高达600元的价格差,茅台仍有进一步提价的能力。
业界曾为茅台算过一笔账,截至9月,茅台自营店已经开设60家,以每家销售2000万元营业额的茅台酒平均水平计算,仅此一项茅台便可新增12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一计划还不包括茅台于8月初重新开启茅台商城。
多元化:人才是瓶颈
就在酒产业延伸蹒跚中进行的同时,茅台还大阔步地迈开了多元化的步伐。
按照茅台茶产业的进军计划,将通过开设黔茶专卖店的形式与茅台专卖店进行名酒名茶平台共享,3年内实现10个亿的销售。
9月初,几乎就在公布涨价的同时,茅台宣布现金出资10.7亿元,以29.72%的占股比例成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正式进军航空业;就在此前一个月不到,注册资金为8亿元的茅台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茅台房地产公司也已实现近千亩的土地储备计划。
据了解,按照袁仁国“适度多元,走出酒天地”的计划,茅台集团已形成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家企业构成,涉足的产业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
但与茅台在酒产业链扩张状况不同的是,茅台酒产业之外的多元化之路显得更为坎坷。
招商证券一位食品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此前茅台有210亿元存款放在遵义商业银行,收益率不足2%,而茅台还是遵义银行的股东。遵义市商业银行年报显示,茅台酒厂持有该行4.15%的股份。
“茅台集团管理层大多是从酒厂一线提拔起来的生产人员和营销人员,对于多元化发展及投资均有所局限。”成都道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汪林表示,对于一个手握数百亿元的国企来说,多元化肯定是必须考虑的战略,但多元化战略的实现显然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实现。
酒业扩张: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茅台多元化四处发力之际,贵州白酒圈还流传着一个说法,称茅台在贵州省政府的主导下,已与其自己选择的四家茅台镇当地民营酒企进行了第一轮秘密会谈,包括国台酒业、贵州怀庄酒业、百年糊涂酒业和钓鱼台国宾酒业等四家当地知名的酱酒生产厂家,意欲整合四家酒企共同实现营收的增长。
但茅台集团和国台酒方面均否认了上述说法。“国台背后有上市公司天士力(600535.SH)的投资,其目标是实现单独上市,其他三家酒企也有整合难度。”贵州一位酒企负责人表示,贵州省政府确实有做大茅台酒的计划,包括整合搬迁茅台镇部分小酒厂,为茅台的发展腾挪空间,但这一计划推进仍较缓慢,尚需时日。
即使在其擅长的酒产业链上,茅台也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茅台将其长期亏损的啤酒业务的控制权交给了华润雪花,淡出其并不擅长的啤酒市场;而遭遇重重困难的茅台葡萄酒也于近期重构了其战略:包括投资3亿元在河北昌黎建葡萄庄园,联合凯马集团等引进进口葡萄酒甚至并购国外名酒庄等举措。
不过,茅台内部人士依然认为,“大家只注意到茅台股份公司100多亿元的业绩离2015年集团实现500亿元目标尚远,但集团旗下的很多产品并未进入股份公司,因此集团仅通过酒产业实现350亿元业绩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