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茶叶大国”向“茶业强国”转变而努力

内容来源: 茶道道 2024-09-20 08:58:42
文章导读
创新茶文化服务茶产业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在广大茶人的奋发努力下,我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本着“创新、务实、奋进”的原则,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创新茶文化服务茶产业

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在广大茶人的奋发努力下,我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本着“创新、务实、奋进”的原则,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国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实际,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奋斗目标,以倡导“茶为国饮,健康消费”为工作重点,以推进茶品牌建设为重要抓手,以组织或参与各类重要茶事活动为平台,以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为重要基础,充分发挥研究会的职能和特色优势,紧密联系和依靠广大理事和会员,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与相关部门、团体及社会各界的合作联系,一手抓研究,一手抓促进,为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认真组织和参与重要茶事活动,积极搭建茶文化与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

茶以文兴,文以茶扬,茶文相融,世界流芳。两年来,研究会共主办、协办和参与各类重要茶事活动达100多次。如2011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2012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暨开茶节,首届陕西(汉中、安康)节,首届新疆茶文化节,首届浙江省茶文化博览会,中国陕西(商洛)茶叶节暨第三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武夷山茶节,第五届西安?哈尔滨?浙江博览会等。这些重要活动的开展,使“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和促进了茶企业间的合作和茶产业的发展。

切实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研究会认真组织和举办了中日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日韩茶文化交流大会,应邀参加了第二届香港国际茶展,赴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爱尔兰等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茶文化、茶产业发展考察活动。做好中外茶人和友人来访交流和接待工作,计160余批1300余人。其中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客人31批次280余人,密切了与世界茶人、茶企间的联系,扩大了中华茶文化和中国茶产业的国际影响。

二、扎实开展“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系列讲座,大力推进茶文化“四进”活动。

1.大力推动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四进展示活动,宣传弘扬茶文化,普及科学饮茶的知识和方法。为配合“四进”展示活动,还组织编写了《科学饮茶有利健康》等科普读物。研究会主要领导还应邀在贵州省和中国驻爱尔兰使馆作“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专题讲座,宣传中国茶和中华茶文化。

2.与消费者协会共同举办“茶为国饮,健康消费”系列讲座,邀请茶界专家学者就《当代中国茶文化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开展系列讲座。

3.研究会与杭州市政府和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通力合作,积极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促成了杭州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打造杭为茶都的意见”文件,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3月作出将“谷雨日”设定为杭州市“全民”的决定,有效提升了“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致力增强品牌创新意识,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会根据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深入开展茶品牌建设的调研,积极做好党委、政府资政建言工作。

1.认真开展茶品牌创建的调查和研讨。研究会会同茶界专家学者深入浙江、福建等地就茶品牌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供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研究会在浙江宁波召开“茶品牌创建专题研讨会”,提出茶品牌建设应分为区域性品牌和跨区域性品牌两类。研究会积极建议并主动配合浙江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建立中国茶叶拍卖交易服务有限公司(拍卖中心),已经国务院同意正式落户杭州。

2.开展示范茶馆茶楼评选活动。研究会会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开展示范茶馆茶楼评选活动,评出首批39家品牌茶馆茶楼,参与浙江省《茶馆茶楼服务规范及星级划分》地方标准的编制,在杭州评出首批11家星级茶馆茶楼。

3.开展“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华文化名茶”评审授牌工作。研究会已先后授予浙江西湖区、福建福鼎市等“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授予西湖龙井、等一批“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四、深入开展茶文化系列研究,倾力打造茶文化研究的精品力作。

研究、传承和创新、弘扬茶文化是研究会基础性的工作。本着以系统性研究增强完整性和权威性,以专题性研究提升特色性的原则,研究会积极开展茶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已研究确定编撰《茶典丛书》,拟以茶史、茶人、茶文、茶艺、茶道等茶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以茶叶史志、茶地人文等八个方面为重点研究方向,组织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撰写工作。对已经实施开展的《吴觉农集》等研究成果,组织力量投入经费做好编纂出版工作。组织开展茶文化专题性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先后就陆羽与《茶经》、茶文化与佛教文化、天台山茶文化、唐代煮茶法复原等,开展专项研究。

五、按照“三强”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研究会要适应职能和所承担的任务,做“出新、出色”工作,必须努力在“强本部、强本地、强本色”下功夫、做文章。

1.完善工作机制。为发挥好遍及全国26个专项研究中心的作用,研究会先后在云南、贵州、福建召开中心主任交流会,研究工作重点,明确各自任务,在此基础上建立“11+1”浙江省11个市和安徽黄山市茶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联谊会制度,先后在杭州、宁波和舟山分别就“杭为茶都建设”、“创新茶品牌建设”、“茶文化与佛教文化”专题进行深入研讨。

2.健全工作网络。注重推动和指导浙江省各地茶文化组织建设,浙江全省、市、县、乡镇茶文化组织已达54家。还推动了浙江大学建立了茶文化与健康研究会,促使茶文化研究组织向高端发展。

3.抓好会员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会按照“注重质量,规范程序,严格把关”的原则,发展会员1380名,其中会员单位237名;荣誉理事70名,荣誉会员121名。研究会联合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开展茶文化本科学历教育,两年来共培养150多名茶文化本科生。研究会华韵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培训也进一步开展。

抓住机遇为实现“茶叶大国”向“茶业强国”转变而努力

顺应时代潮流,肩负历史使命,创新工作理念,实现科学发展是研究会的职责所在。当今中国,国运昌隆,国力强盛,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中国茶人信心倍增,正是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华茶文化的极好机遇期。到2010年,中国的茶园面积已达到3018万亩,占世界茶园面积的一半左右,茶叶产量达到了147万吨,总产值达到1320亿元。目前,中国茶叶已销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国家生产的茶品在中国销售,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开放的茶交易格局,充分显示了国运兴茶运兴的发展规律。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只是产茶大国,还不是茶业强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还没有多少话语权,即在品牌、标准、价格上缺少话语权。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为2.593美元/公斤,仅为斯里兰开茶60%,印度的40%,肯尼亚的20%,主要为原料性出口。

2.茶产业低、小、散、弱的局面仍未有大的改变,主要是茶园的产出低,茶叶科技研发、开发和深加工程度低,茶企业的规模小,茶产品的销、加、产研程度散,茶产品的竞争力弱等。我国用占世界近一半的茶园面积生产出世界总产量的30%多的茶叶,单产水平仅为肯尼亚的三分之一,印度的35%,世界平均单产的61%。我国号称七万多家茶企业前几年的产值也不过300多亿元,而英国的“立顿”茶业集团产值达到230多亿元。我国茶叶90%以上是直接饮用,10%左右用于深加工,而日本茶的深加工程度为40%,60%为直接饮用。

3.我国要真正实现“茶为国饮”的目标还任重道远。目前我国年人均茶消费水平约为0.8公斤,大大低于日本年人均消费的3-5公斤水平,过去兴旺的城乡茶馆业仍趋于恢复发展之中,等等。

今后,研究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坚持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战略目标,以提升茶文化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基础,以提高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性为重点,以茶文化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为载体,以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茶事活动为平台,以增强自身凝聚力、影响力为关键,大力倡导“清、敬、和、美”的茶文化核心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位理事、会员及全社会茶人、茶友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我国从茶叶大国向茶业强国的转变而奋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华茶文化以及大力推进茶为国饮,重点要做好六项工作:

一、确立“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的目标理念,增强把茶叶大国转变为茶业强国的使命感。

中国是茶的根。中华茶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茶文化和茶科技(人才)是振兴茶产业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国运兴,茶运兴是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规律。中国茶人应当肩负使命,团结合作;政府主导,市场为先;诚信事茶,品质为上;内推国饮,外拓市场;科学发展,强健产业。努力加强茶业科技综合研发、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打造茶产业龙头企业。为切实改变低、小、散、弱茶业发展现状,致力向高(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大、产业链长)、集(集约性、关联性好)、强(凝聚力强、竞争力强)的茶业强国迈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精心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茶文化展示平台。

茶文化展示平台,是茶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撑,是研究会施展才华的重要平台。要以开好2013国际茶业大会和2014年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等为重点,力求把大会办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茶界盛会。要重视办好各地茶研会已有的刊物和网站,会用和善用媒体来传播茶文化、推介茶产业,扩大茶研会的社会影响。

三、以茶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茶为国饮”活动。

当今社会节奏快、欲望多、竞争烈、压力大,进一步推动“茶为国饮”活动意义重大,要以茶文化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为载体,进一步推进“茶为国饮”活动。要进一步推动茶馆、茶楼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茶馆茶楼行业协会作用。同时,茶研会还要通过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建议等形式积极推动相关国家机关出台“茶为国饮”政策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四、着力提高茶文化资政工作的有效性。

茶研会是党委政府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的参谋智囊,是联系茶企、茶农、茶人的桥梁纽带,是振兴茶产业、复兴茶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茶研会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茶文化、茶产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会同涉茶部门,组织茶界专家学者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调研报告,采用提案、议案、建议意见等形式向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五、深度推进中华茶文化研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

中华当代茶文化研究,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导,以优秀传统茶文化为底蕴,以茶产业丰富的实践为基础,以世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为借鉴,加大对“清、敬、和、美”当代茶文化核心理念的研究和宣传,充分发挥茶和茶文化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养性健身等五大功能,使当代茶文化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六、努力建设更具凝聚力、影响力的茶文化组织机构。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已经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通过二十年的工作实践和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研究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实际,创新理念,坚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素质为先、功能为要,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原则,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茶文化组织建设,要坚持适度和平衡发展。既要重视茶产区的组织建设,又要重视茶消费区的组织建设;既要重视向市、县的纵向延伸,又要重视重点单位、企业、学校等的横向拓展。本着“坚持自愿、符合条件、规范程序、适度发展”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已经建立茶文化组织的地区,重点是健全制度、提升素质、增强活力、发挥功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当代茶人时逢盛世,肩负使命,正是大可作为、大有作为的好时机。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探索创新,务实求真、奋发有为,为复兴中华茶文化和振兴中国茶产业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