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火爆了四天的台湾名品博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落下帷幕。而伴随着这一次台博会在连开幕,以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等为代表的台湾茶则首次以如此强大的阵容走进大连市场。
而在这强大阵容的背后,台茶在大连的发展轨迹则耐人寻味。从2000年初进入大连至今的十余年间,台湾茶在大连一直不温不火。冷眼看着普洱价格过山车一样经历了波峰波谷,也没有的一飞冲天,在“品质的确好、价格实在高”的市场评价里,台湾茶留给大连人的印象是:不急着争辩,也不着急扩大地盘,与大连高端礼品市场若即若离。记者试图从在连经营的台茶的茶商那里,走近台湾茶叶。
很多品茶人在尝了台茶之后纷纷给出很高的评价。但一听到动辄两三千元的价格,多数人会选择礼貌地离开。
初到大连,一个星期才开张
两年前,台湾人余妍瑾带着家族百年制茶厂生产的台湾茶走进大连江南惠茶城的时候,她并没有想到,台湾茶被大连人接受还会是个问题。
余妍瑾家族的茶厂创立于1902年,目前,已经由第四代传人经营学习。“台湾的传统制茶工艺还是非常值得称道,”余妍瑾说,台湾最著名的就是,一片茶叶需要经过晾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艺,最快也需要7天左右才能变成真正的好茶。而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采茶及做茶工人,费用都是非常高的。加之真正的台湾茶本来产量就不大,因此,台湾茶的价格在市场上往往要显得很高。
最开始在大连做台茶的日子里,余妍瑾遇到的一个场景是:很多品茶人在尝了他们的台茶之后,纷纷给出很高的评价。但一听到动辄两三千元的价格,多数人会选择礼貌地离开。“在大家的印象里,如此高价的茶应该是金骏眉或者极品,台湾茶凭什么卖得这么贵?”对这样的质疑,余妍瑾并不生气,相反,她会饶有兴致地给品茶者讲上一些关于台湾茶叶的历史,制作工艺和品茶技巧。她相信,台湾茶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余妍瑾清楚地记得,直到开业的一周之后,这家专门经营台茶的店才第一次开张。
不跟其他茶叶拼价格,一直是台茶经营者们心照不宣的一条经营守则。在高档茶市场上,台茶却因为声名并不大红大紫而在礼品市场上损失了不少份额。
不着急,不眼红
“台湾茶价格高,因此大众的接受程度还是有限。”这是大连名优品牌茶业协会秘书长孙连祥的评价。余妍瑾对此也深为认同。“真正的台湾茶价格的确会高出普通茶叶不少。”余妍瑾告诉记者,台湾的地理及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世界著名的茶叶产区。而在台湾,真正的好茶叶分布在洞顶、梨山、大禹、杉林溪等中部山区,以白毫乌龙、冻顶乌龙及包种茶等最为著名,而这些区域本身种植面积有限。“加之气候影响,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台茶的产量。”余妍瑾说,因此真正的台湾茶产量较少。品质好些的每斤售价都要在2000元以上。
这些年,台茶眼见着大陆市场上普洱茶过山车一样的价格波动,也亲历了从大红袍到金骏眉,一次又一次的价格爆发。“但台茶似乎就只是一个看客,”余妍瑾说,不跟其他茶叶拼价格,一直是台茶经营者们心照不宣的一条经营守则。“其实,如白毫乌龙、洞顶乌龙等很多优质台茶口味并不比那些高价茶叶逊色。”余妍瑾说,但在高档茶市场上,台茶却因为声名并不大红大紫而在礼品市场上损失了不少份额。“但我恰恰觉得这是台茶的幸运。”在余妍瑾看来,对动辄偏离价值的价格不眼红,对迅速扩大市场不眼红,台茶的不事张扬恰恰在最近的几年收获了一批忠实的客层。在大连,不少专门经营台湾茶叶的商人都是台湾人,更早的经营者在2000年就开始带着台茶征战市场的旅程,而他们的客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能消费每斤两三千元的台茶,但他们可能并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他们只是有多年饮茶经验的懂茶之人。而在近两年间,眼见这个群体逐渐扩大,这是余妍瑾最开心的事情。
当然,在大陆的市场上台茶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重质量而轻装饰是台湾商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在大陆市场上,茶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礼品,这对包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余妍瑾跟茶厂总部沟通,把原本的大包装缩小到75克的小包装,由简单的纸盒包装,增加了精致的礼盒包装。这个简单的变化,正在为这家百年台茶企业争取到越来越多的礼品消费需求。只不过,余妍瑾还是执拗地坚持,即便是这个简单的外包装,也要由台湾制作好了寄到大连。“我们只是想坚持台湾制造的原汁原味,”余妍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