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茶?道茶的前世今生

内容来源: 网络 2021-02-19 20:28:48
文章导读
什么是道茶?武当道茶和道茶的前世今生。道茶:是指道家文化的茶, 包含了道家文化的形上精神与艺术条件两个部分,以阴阳五行、太极功法来制茶乃是道茶的艺术的部分,而道法自然、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是道茶的形上精神的部分。

道茶:是指道家文化的茶, 包含了道家文化的形上精神与艺术条件两个部分,以阴阳五行、太极功法来制茶乃是道茶的艺术的部分,而道法自然、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是道茶的形上精神的部分。

其实,在茶的文化史之中,在佛教还未传来中国以前,茶已经在中国大量使用,所以,道茶的历史更为渊远流长;甚至于许多禅茶茶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原先是道茶茶山,禅茶的制作方法与呈现方式吸收融合了道茶的内涵。中国的茶文化除了生活茶在周初以降就是儒道所共享的生活礼仪之外,茶文化也包含了身心疗愈与精神性的形而上的一路。

道茶的渊源要追溯到汉代道家医学对于茶的药性的研究与对于茶被当作羽士神仙的草木外丹而使用,这是道茶独领风骚的时代。到了唐代由于文化人的参与,使得道茶与禅茶(佛茶)蓬勃发展。卢仝的七碗茶歌便是道茶的引领风骚的唐代典范。吕洞宾、王重阳等丹道大师也发展了行茶时候练功行道的道茶。王重阳的高弟马丹阳明白阐发了全真丹道道茶的宗旨、基本原则,他的表述之中包含了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学思想。

道茶研究在文献上,许裕奎的《齐云山道茶》、杨立志与李晓梅的《武当道茶》及徐金华编著之《青城山道茶》为地方性的道茶专论,这些虽然是一般性的介绍,但是提供了很多的文史资料与道茶现况的信息。在茶文化史的研究方面,有些著作在阐释汉代以后的中医养生学中的茶读时候有的会讨论到道茶,但是往往不具有完整性与足够深度。

道家的养生观念,不只是成就我们肉体生命的长生而已,养生更要如庄子所说的养生主,保养我们生命的主宰,也就是进入神和道的灵性层次,所以道家内丹除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外,还要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所以内丹借用外丹家的鼎炉铅汞等术语,其宗旨是性命双修。

王重阳有诗云:本来灵性唤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滚出入仙坛。茶道一词来自道家,与内丹的修炼有关。传统中的道家内丹家对于茶的灵性有深度的共鸣吕洞宾的〈大云寺茶诗〉说: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吕洞宾此诗是道家丹鼎派祖师咏佛教茶的诗,表现了丹禅一致的精神,也说明了丹鼎派祖师对于茶艺的精熟和对于茶的灵性的肯定。

《道藏》收录吕洞宾的传说和署名吕洞宾着的作品,全文如下:

洞宾诡为回处士游大云寺,随堂会食。月余,谓寺僧曰:僧饌甚精,但少面耳?遂去,旬日携少许面至。自炮设,数百僧皆饱足。僧请处士啜茗,举丁晋公诗曰:花随僧筋破,云逐客瓯圆。处士曰:句虽佳,未尽茶之理。乃书诗曰: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以丹一粒遗僧曰:服此,可不死。遂别去,后僧亦仙去。

由此文的记载看来,吕洞宾创作此一茶诗之目的是要「尽茶之理」,可以见出他精于茶道,此诗称赞了为他供茶的僧人所烹制之茶的外形、茶具、烹茶火候、茶味、茶气。

《吕祖志》则是吕洞宾以武夷茶治病的道茶故事:

金陵万铁老人,号与石。性醇慕道,以召箕自给,每召,即吕祖至。一日忽梦吕祖与说八卦……又曰:尔五脏皆火,不必药,惟武夷茶能解,以东南枝生者佳,烹以涧泉,叶竖立。投以井泉即横。铁感其意,乃问所寓,曰:清元观,可问思屯乾道人。因别去,铁归,其疾顿释,步履如初。及人毛俦惊问其故,曰:公遇仙矣,思者丝也,加屯纯也,乾阳也,所遇乃吕祖。因至清元观访之,止塑像在焉。

茶自从汉代《神农本草经》以来就被中医药典列为草药的一种,历代本草学皆记录茶的药性,茶的药效有消食、提神、降火、轻身等,陶弘景将茶是为上品药物,以茶治病。

吕洞宾授武夷茶给万铁老人而治愈其五脏皆火的身体疾病,此中包含了吕洞宾传授了道茶制法。首先是要知道先天八卦所蕴含的先天八卦的修练原理,在梦中加以指授。其次,是要摘采东南枝所生的茶叶。最后,要以涧泉而不能以井泉来烹煮茶叶,茶叶投入涧泉之中则茶叶皆竖立,乃茶叶得先天气之表征。

吕洞宾的神仙故事涉及天台茶禅的现场的天台山方广寺的石桥,单州天庆观题诗元丰中,吕惠卿守单州天庆观,七月七日有异人过焉,书诗于纸,一曰:四海孤游一野人,两壶霜雪足精神。坎离二物君收得,龙虎丹行运水银。一曰: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桥南畔有旧宅。父子生来有两口,多好歌笙不好拍。惠卿婿余中解之曰:后篇第一句宾字也,第二句石桥者洞也,第三句两口者吕也,第四句者吟也。吟此诗者其洞宾乎。

这是天台山的石桥记载,可以当作天台山地区的涉及到道茶的吕祖传说。

王重阳的全真道茶

王重阳《咏茶》——

茶茶,瑶萼琼芽,生空慧,出虚华。清爽神气,招召云霞,正是吾心事,休言世味夸。一杯惟李白兴,七碗属卢仝家。金则独能烹玉藻,便令传透放金花。

王重阳是全真丹道茶的创立者,乃是丹禅合修的。

王重阳《述怀》——

慧刀磨快劈迷蒙,銼碎家缘割己空,火焰高焚端子午,水源深决润西东。上中下正开心月,精气神全得祖风,既见旧时亲面目,更无今日假英雄。五重玉户光生彩,一粒金丹色变红,自在真人归岳顶,手携芝草步莲宫。茶言汤语是风哥,芝草闲谈果若何,不可人前夸了了,须知物外笑呵呵。赤龙搅海添离水,紫焰安炉养坎河,木马还能从水虎,金翁须是娶黄婆。汞铅亘昔交加作,儿女今朝婴姹多,坐客同归回首度,教君也得出高坡。

诗云:自在真人归岳顶,手携芝草步莲宫。茶言汤语是风哥,芝草闲谈果若何」所说的都是茶道。此乃是丹禅合修,性命双修,此诗之中多是丹道修炼之隐语,诗中透露的下手之法诀是「火焰高焚端子午,水源深决润西东」,也就是下手必须点火安炉,修炼子午周天(端子午)与卯酉周天(润西东)。如此乃有入门之法诀是上中下正开心月,精气神全得祖风,“上中”已经将修练上丹的具体形象与修炼原理透露无遗;“下正”则是下丹的四正之罡气。也是上丹中丹下丹参丹合一之意思,在真知实见处,回光反照,上下一体运化而能够全备精气神乃是先天大道之全真道的祖风。如此行之,刻刻有功。五重玉户光生彩,一粒金丹色变红,自在真人归岳顶,手携芝草步莲宫,道茶本来是羽客仙人所植,茶乃是此处所说的芝草。自在真人归岳顶是性功之运行,手携芝草步莲宫是命功之炼化,性命双修,乃能转化五行色身,生出光彩的天尊身,此乃是大还丹之途径。赤龙搅海和安炉都是内丹的功法,在此则是道茶制作过程中的象征。

 

全真道茶的确立:马丹阳、谭处端、丘处机的全真道茶

 

一、马丹阳的全真道茶

全真七子的大徒弟马丹阳是全真道一代宗师,他在《渐悟集》卷上将道茶定位为无为茶,自然茶,这些都是深契茶的灵性本质,点出道茶美感境界的精髓。

北派内丹全真龙门派的传人默默炼功,行功于山水之间。丹道隐修士具备隔空传丹与布气的能力,默默以丹功制茶,以丹道的理念经营茶场、茶屋。内丹丹道素来主张三教会通,尤其是北派全真道更是如此,具备跨文化沟通的当代性格,以丹心道情传扬儒释道三家的制茶智慧。有些当代的实践者更融合了科技与企管,如山水茶人周仁智、李晓梅人,以丹心道功传播茶道,是现代的丹道茶的实践者与宏扬者,笔者也致力于此。

茶道的“道法自然”是这样子的,首先,茶树在自然之中如何吸收到能量,而人如何收取此能量,这是我们要努力的。我们要重返自然,善用自然,尊重自然,道法自然。进一步而言,茶道的「道法自然」彰显的是天人合一、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天道在茶树的生命之中,融入自然,我们又透过茶的制作和品鉴的过程,将此一天道自然,加以具象化,融入生活,使茶的灵性感动成为人文化成的一部分。这就是茶道之中的天人合一,包含了道家文化的精华。

马丹阳的丹道道茶思想十分完整,有宗旨、基本原则、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学思想,堪称是丹道道茶思想的建立者。马丹阳的元曲〈长思仙•茶〉立下丹道道茶的标竿,以“无为茶,自然茶”作为道家茶的宗旨,他说:

一枪茶,二旗茶,休献心机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家。

紫芝汤,紫芝汤,一遍煎时一遍香,一杯万事忘。神砂汤,神砂汤,服罢主宾分两厢,携云现玉皇。

马丹阳的“无为茶,自然茶”,说明了道家茶的宗旨。丁文着《茶乘》,认为:这里比禅僧以茶助禅定的认识高了一着,触及茶道的深层次。他解释“无为茶,自然茶”为紫芝汤、神砂汤。“紫芝汤”说的就是“无为茶”,也就是元气、紫气东来,能够令茶人与炼丹士一杯万事忘,到达清静无为的境界。“神砂汤”说的就是“自然茶”,也就是性光、元神,能够令茶人与炼丹士服罢主宾分两厢,携云现玉皇,这里的禅宗临济宗之所常说(如四宾主),是禅悟境界中的绝对主体与现象假有的客体。“玉皇”象征的是性光、元神,如《玉皇心印妙经》所说。

“无为茶,自然茶”的道茶的说法可与赵州的“吃茶去”的茶禅一味前后辉映,马丹阳另有一首咏茶词说:七碗卢仝,赵州和尚,曾知滋味。老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生命境界强调“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照之以天、吾丧我、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的天籁(〈齐物论〉),这些都是道家无为茶、自然茶的境界之不同表述。

所谓的道茶,不只是在审美上可以开拓道茶的美学,更乃是参考此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之中的丹道譬喻,品茶也修道。因此,道茶乃是行者从事修道的实际修炼,而以品茶来净化身心,并且上接丹禅合修的传统。

二、谭处端的全真道茶

北七真之一的谭处端也有咏茶诗说:“采得波罗蕊,制成般若茶。汤烧清净水,啜罢见黄芽。”此处采得波罗蕊在表面意思上讲的是采茶重视茶芽、一心两叶。采得波罗蕊,制成般若茶,其实更深的指涉是佛教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此处谭处端咏茶诗也是以丹禅合修为标竿。“汤烧清净水,啜罢见黄芽”讲的是茶道之中的烧水烹茶、饮后的茶叶黄芽,同时这些文学描述也是暗喻丹道修炼的烹炼过程,以及修炼静功所见的黄芽白雪,全真道强调单修之清净功,而反对房中男女双修之修炼,故此处说汤烧清净水,啜罢见黄芽。

三、丘处机的全真道茶

以茶为主题的丘处机之茶诗可考者有下列三者清兴、望江南第一、四首。涉及到茶的短文则有宰相公许秀才等。

丘处机《磻溪集》:“酒倾金露滑,茶点玉芝香。神爽得三昧,清和消百殃。”点茶之时有玉芝的香味,神爽而得三昧正定,身心清和而消百殃。金玉在丹道之中都具有修炼的涵义,所谓的金液还丹、玉液还丹。

丘处机的《望江南》四首分别写春夏秋冬,此中的第一首写春茶,第四首写冬茶。第一首“山中好,最好是春时。红白野花千种样,间关幽鸟百般啼。空翠湿人衣。茶自采,筍蕨更同薇。百结布衫忘世虑,几壶村酒适天机。一醉任东西。”《望江南》是词牌名,又名《江南好》、忆江南、《春去也》、《梦江南》等。

丘处机的《望江南》的第四首写冬茶“山中好,末后称三冬。纸帐蒲团香淡碧,竹炉茶灶火深红。交袖坐和冲。”。纸帐中,蒲团上,茶气馨香而茶味茶色为淡碧,竹炉茶灶之中,炉火深红。修道人修炼道茶,交袖坐和冲,交袖是打坐入静。坐和冲,坐于中和之境界,入于“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境界。

全真七子之中的马丹阳、谭处端、丘处机的全真道茶,乃全真道茶的确立期。其中以马丹阳的道茶的文学作品最多,他以“自然茶,无为茶”为全真道茶奠定精神标竿,马丹阳的丹道道茶思想十分完整,用文学比喻来阐明道茶丹道行法。

由“竹炉茶灶火深红。交袖坐和冲”可以看出一边品茶一边修练丹道功法,道茶已经生活化了,经历了全真七子关于全真道茶的建立期,此后是对于全真道茶的更加发挥以及弘传。

 


全真道茶的弘传:姬志真的丹禅合修与全真道茶

 

姬志真(1192 ~1267 )原名翼,字辅之,金元时代之山西晋城人。金亡,从王志谨为全真道道士,38为王重阳下第三代的全真高道,号知常子,人称知常真人。他的传承是王重阳→郝太古→王志谨→姬志真。1252年,姬志真讲学于燕京(北京)长春宫(白云观)。姬志真的著作有《云山集》(《知常先生文集》)八卷,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为姬志真诗文集。书中收录赋二篇、碑记跋文十四篇、诗词四百余首。姬志真是中国文学史的元代著名诗人词人。

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与马丹阳等人都写作《西江月》来表达他们的丹道修练的理念与功法。“莫问丹砂铅鼎,休披虎绕龙蟠。中间妙处自相谩。业识忙忙不算。六欲七情灰灭,五行四象云攒。放行收聚一团栾。赤水神珠炳焕。”

在茶文化史上,以及艺通于道的丹道传统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因此可以说姬志真是早期全真道茶的弘传者的典范。作品中皆可知道教、茶、卢仝七碗茶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茶文化史之中的基本情况。

姬志真《云山集》:“坼封緘、龙团辟破,相树机关先见。玉童制,香雾轻飞,银鉼引、灵泉新荐。成风手段,纠髯奋,击碎鲸波,仗此君,些子功夫,琼花细浮瓯面。这一则,全提公案,宜受用,不烦宠劝。涤尘襟,静尽无余,开心月,清冻一片。草魔电扫,莹中外,独露元真,会玉川,携手蓬瀛,留连水晶宫殿。”

道茶的点茶与评赏对于姬志真来说是要参个全真的本来面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致虚寂,守静笃,“开心月,清冻一片”。作为草木外丹的茶,用来作为内丹修炼的助力与隐喻:“珠树瑶林气象嘉。玉龙无力,熟寝银霞。青童旋拨贮琼花。莹彻冰壶,一色无瑕。宝鼎初溶火渐加。浓烹团凤,极品黄芽。涂金羔酒世情夸。此况谁知,物外仙家。”“浓烹团凤,极品黄芽”是指团茶与茶叶,也是指涉丹道修炼的内景,性光一团明月,白雪之中有极品黄芽。而青童旋拨贮琼花。莹彻冰壶,一色无瑕。宝鼎初溶火渐加,则是以茶道之中的烹制过程来比喻丹道修炼的火候。

 

武当道茶

 

姬志真《心赋》之中有“脱尽帘纤,到不知而若近;承当稳密,随所用以皆如。至于拨火燃香,烹茶扫地。信手拈来者,物物相应;随身放下者,头头皆是。”此中的全真道茶运用禅法十分明显。句句禅语。“拨火燃香,烹茶扫地”是在行茶的过程之中来行禅,达到了信手拈来者,物物相应;随身放下者,头头皆是的禅境。

姬志真《随流》:“沿流端坐泛星搓,悟彻灵源却是家。经卷诗囊闲戏具,药炉丹鼎老生涯。清溪道士邀明月,白石先生卧翠霞。相对两忘三益友,一篇秋水一杯茶。”字面的意义是说姬志真、清溪道士、白石先生为三益友,而实际上,后二者是喻溪水与石头而已。独自一人修道的姬志真面对眼前溪流乃有若闲饮一杯茶,相对两忘而境识俱泯,领略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

姬志真《云山集》中说:“人问更莫理会,安稳处承当。静夜月明风细,相对云朋霞友,谈笑兴何长。一碗洗心茗,一瓣劫前香。”品茗而洗心,点香而闻香入道,领悟到超越时间的真香。

姬志真《云山集》之中说:“法雨神山秀,灵风瑞草香。洞天无处不清冻,日月景遐长。玉佩金铛摇曳,飞步太虚游戏。五云深处饮琼浆,沉醉太平乡。”道茶功法之中的阴阳调和、玉液还丹与金液还丹。

宋代有克勤禅师、黄龙禅师“茶禅一味”,阐明行茶时候行禅的茶禅,与此平行,可以看到吕洞宾、王重阳等丹道大师也发展了行茶时候练功行道的道茶。

王重阳的高弟马丹阳对于丹道道茶的思想阐述了道茶的宗旨、基本原则,也包含了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学思想。

因此,马丹阳的丹道道茶之作不能只当作是品茶的茶诗茶歌来看待,而是要从道茶丹道行法、道茶品茶美学思想来考察其广度以及其结构性,也要从丹道道茶思想的宗旨、基本原则来考察其高度。谭处端、丘处机、姬志真的全真道道茶思想,也同理必须从这个广度与高度兼备的角度来考量。

道茶之种茶、制茶、品茶,要运用丹禅合修的修炼法,即丹道茶道。由此,可以看出王重阳创立全真道,丹道行法与丹道文化传承至第四代的姬志真的情况,也就是表现为丹禅合修与道茶的茶文化之新创。可见出丹道文化的薪尽火传的意义,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也是具有很大的启发与参考价值。

全真道自始以来就吸收了不少禅宗的禅修。丹道家多数禅宗末流只修性功而缺乏命功,吕祖所说的“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事实上,吕祖所开启的各派丹道在重视命功的同时,也转入练虚合道的性功,逐步练化,《敲爻歌》也批评了一部分的丹道行人是指修命功而不通达性功,“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在三教一家的原则中,禅宗入于全真道很多,至于丹道家重视禅宗心要的程度各有不同。

入山采集野茶茶叶,以道家丹道功以及生态环保之方式制作成“自然茶、无为茶”,并设计茶席以表现道家道法自然。(图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