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唐代茶文化研究| 茶道历史(一)”的资讯内容,更多茶类知识请关注!
法门寺因地宫出土了一套唐僖宗曾经御用后又用以供奉佛祖的系列金银、玻璃茶具,为研究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受到海内外茶人的敬仰。法门寺唐代茶文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茶文化界的一大学术热点,总结法门寺茶文化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
1、饮茶形式
首开法门寺茶文化研究的是考古队韩伟副队长。其《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和《法门寺地宫的茶具》⑴是关于法门寺茶具茶文化研究的最早研究介绍文章。他提出”中国茶具配套成熟于盐茶阶段,亦即唐宋时期。元明以后的散茶阶段,饮法与茶具均发生了不小变化。鹾、簋、则、盐台、夹具为与盐茶直接有关的茶具已不复使用。”从其文章内容看,他说的盐茶阶段既包含了唐陆羽《茶经》的烹茶道和苏鹿《十六汤品》、蔡襄《茶录》的点茶道两种饮茶形式。实际上,韩伟教授该文是随地宮文物简报发表的第一篇研究出土文物的文章。同期发表了孙机先生的《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该文指出”总之,根据这批茶具,可知点茶法在唐代后期已较流行,茶具的种类已较完备,烹点技术已相当讲究。几此种种,均为末茶饮法至北宋时之臻于极盛奠定了基础。”此后,暨远志又发表了《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就饮茶形式言,认为以法门寺为代表的晚唐茶具应属点茶阶段代表性证明权料(2)。但王仓西不同意此说,其《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的研究结论是:”晚唐皇宫茶道还是以烹茶之法为主。” (3)
2、地宫茶具出土的意义
朱自振教授等认为:这套茶具的出土,才真正全面揭示了唐宫廷茶道的存在及其程序和特征,它是《茶经》茶道发展的基础上与宫廷礼仪相结合,而达到唐代茶文化的最髙阶段。此外,它还向人们展示了唐代茶道主流在晚唐的变化。⑷韩金科研究员认为:这套茶具,“确凿无疑地证实了唐代宫廷茶道和茶文化存在的同时,也为研究唐代茶文化及唐宫廷茶道,以及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并有助于研究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与唐代茶道的渊源。”⑸张高举先生说,这套茶具“是皇室宫廷茶文化的完美表现,也是唐宫廷饮茶风尚极其奢华的见证。”⑹王郁风先生认为它是唐代茶具文化的精华,林培民认为这套茶具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有着极髙的审美价值。⑺
3、唐代茶道
朱自振等说:“茶道,是一种对饮茶习俗、方法的规范,通过联结友情,品味人生、观照人类社会自身,是文人茶道的特色;饮茶过程中超凡脱俗的宁静是寺院僧侣茶道的特色;体现表演性、等级性、亲和性是宫廷茶道的主要特色。因此在唐代社会中,茶道表现出阶段性、阶层性、地域性,从而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⑻沿此思路,梁子认为“茶道,就是以饮茶为契机的高度艺术化的综合文化形式。通过烹茶品饮来营造一种高雅和谐的人文气氛,交流思想,激扬文思,张扬个性和自由精神,提升生活格调,揉以琴棋书画,使茶道的文化内涵更为丰满。”⑼陈香白教授的茶道即人道说亦颇引人称是:“形成于唐代的中国茶道,究其实质,便是生命之美的一种延伸。”茶道就是引导自己走向完成品德修养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就是人道,“已升华为一种全新的、全人类都能意会、理解、破译的语言。”⑽丁文先生说“茶道是一种文化艺能,是茶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和教化的手段。” (11) 李斌城教授说唐人茶道是唐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邹明华女士等认为茶道无非包括茶道思想、程式、规则和用具等。“我们说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这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由于陆羽的功绩,在唐代中国茶道已经基本形成。所谓茶道,“即茶中之道,既是法规,又是理念。” (12) 王玲女士认为:“讲茶道应当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理念,与优美艺术形式的和谐一致。” “倘若只有花枝招展,或富丽堂皇,只是摆弄几个瓶子、刷子,便称之为茶道,则便是舍本逐末,大道不复具 矣。(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