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网讯: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清明时节,明前茶又进入了采摘顶峰。大家都晓得,明前茶是一年采摘的茶叶中质量最好的,同时,受茶树发芽和生长状况限制,产量也较少,故而有“明前茶,茶贵如金”的说法。因而每逢清明前夕,明前茶价格被炒作的旧事也是屡见不鲜。
记者最近采访却发现,天价明前茶似乎偃旗息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一个月前开始,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的茶叶经销商高翔就在云南及周边地区收购春茶,不过让他感觉沮丧的是,这年的收茶量比过去几年明显减少,为了收茶,他还吃了好几次“闭门羹”。
高翔:这年这个价像老树的话也就一百二三左右,去年两百多。这年行情不好,价格压得太低了,百姓不愿意去卖,收的少一点。大家都是跟着市场走,假如价格比较低,宁愿压着不去卖。
茶农当然希望自己种的茶可以卖个好价格,但是日前市场上茶叶价格较过去几年同期明显下降,更使得茶农不愿出售。云南景洪市大渡岗乡的茶叶种植户苏剑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茶农都选择了囤货。
苏剑:我们二月十五号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春茶,还没有卖,如今不想卖,还在囤货,由于这年整体的茶价不怎么好。去年这个时候,春茶是收到了三块八,如今是跌到了三块二。将近一块的跌幅。
作为清明前采摘的春茶,过去许多茶商常以“尝头鲜”消费心思,将明前茶过度炒作,有的价格甚至炒到上万元。可据记者了解,这年,连5000元以上的明前茶都少见于市,万元“天价茶”更是差不多匿迹。在茶农苏剑看来,这年的茶价波动,实则是对曾经的茶价过火虚高的回调。
苏剑:2007年的时候涨得太快,很多投机分子,把茶囤积在国内,这些茶原本是耗费不了这么多的。但是呢,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囤积了很多的茶叶,就产生了价格的浮动。这两年,我预计茶叶的价格会逐年的往下降,由于之前囤积的茶叶太多。
而随着清明节进入序幕,各地的明前茶销售也将随之结束。纵观近期茶叶市场,呈现茶价逐步“亲民”,销路向市场群众转移的特点。曾经很有卖点的明前茶、高端茶、礼品茶价格明显下降,而群众茶叶价格略有上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讨所副所长江用文结合当下国内经济发展情势剖析以为,将来平价茶叶将主导市场,价格会缓慢上涨,而“天价茶”和“炒作茶”则会逐渐回归理智。
江用文:八项规定执行往后,以前礼品茶比例大幅下降。如今茶叶与我国消费水平能相适应的。如今来讲,普通老百姓买茶,可能买一百到三百左右的,自己花钱买,可以接受的。我感觉,茶叶均价一定还是会提升的,但就是一些高端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茶叶市场正在经过市场价格波动,挤出虚高的价格泡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提示茶农,此时应该在生产源头上多下功夫。切勿过度参与茶叶市场炒作,免得因小失大。
王庆:对茶农来讲,应该努力提升茶叶生产安全化,控制农药化肥的运用,在加工的环节,在初制的环节希望可以做的质量好一点。假如农民也参加茶叶价格炒作中,我想受伤的最后一定是茶农了。适度的有一些投机行为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过度,不能过火。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应该更多地强调其本身的质量。王庆指出,茶叶市场假如想在大经济环境变化下站稳脚跟,应尽早完成标准化生产,这样既可以让茶叶质量更稳定,也能保证茶叶质量更安全。
王庆:茶叶市场价格的波动呢,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茶叶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规模效益都表现不出来。要建立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持续降低生产本钱,提升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在科技和产品研发包括饮用方式从上持续推陈出新,推出新产品来。适应日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群众消费水平的需求,同时中国的茶叶市场发展,也渐渐跟国际市场接轨,逐步打造出生界茶叶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品牌。